包装工程
    主页 > 期刊导读 >

包装工程专业软包装薄膜材料课程的创新教学探

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包装工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近年来,得益于电子商务和包装设计的发展,以及可持续理念的深入人心,软包装行业正蓬勃发展;同时,长期以来人们对于软包装“反塑料”的偏见和误解根深蒂固[1-3]。这无疑对新时代背景下包装工程专业的课程教学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包装工程专业最典型的特点是多学科交叉,涉及力学、设计、机械、印刷、材料、生物等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目前,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以及新工艺等被不断地开发与应用,如何面对新的经济发展需求,提高包装人才的材料专业知识素质,是包装工程专业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4]。据调研,全国开设包装工程专业的学校中,材料学知识是通过《包装材料学》课程或《高分子材料》课程独立开课,或者两者分阶段开课进行教学的。我校包装工程专业面对多元化的市场和绿色环保需求,并结合应用型本科的OBE教学理念,通过开设《软包装薄膜材料》,作为专业选修课程传授薄膜材料知识,是《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的拓展课程,同时为《包装材料学》、《包装测试技术》、《包装工艺学》、《包装印刷》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并构建起无机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软包装薄膜材料-包装材料学的材料学知识主线。本文主要探讨《软包装薄膜材料》的课程的地位和作用,举例分析课程的主要知识框架;提出“科研进课堂”的教学理念,采用主题式教学的教学方法,将科学研究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独立思考与实践能力等。

1 课程地位与作用

1.1 行业方面

当今市场,软包装在消费品、食品、饮料、医药、日化等的强劲市场需求下造就了强大的产业链,并开始快速取代硬质包装成为市场的主流选择[3]。功能性、便利性、环保性是软包装不断发展的趋势。在这样的行业大背景下,《软包装薄膜材料》课程应运而生。该课程紧密围绕软包装行业的发展前沿,设置多个模块,在传统高分子材料教学的基础上,以功能性为导向,主要介绍复合软包装用薄膜材料的种类、性能、成型工艺、功能性应用及原理,由浅入深,既包含了已经广泛应用的包装薄膜,也涵盖了近期行业内出现的新型包装薄膜材料,从而培养出适应市场的应用型人才。

1.2 专业方面

包装工程属于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综合专业,为了培养学生既具备扎实的高分子基础知识,能熟练掌握高分子材料的性能与应用,又能洞悉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前沿,我校包装工程专业在第二学年的下学期同时开设了《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和《软包装薄膜材料》两门课程。理论与应用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与OBE教育理念相契合。此外,目前功能型复合薄膜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很广泛,考虑学生前期已经系统学习过无机化学、有机化学,《软包装薄膜材料》课程的开设,是整个材料知识体系的应用模块,课程融合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很重要。

2 课程教学内容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战略主题之一是坚持能力为重,即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5]。因此,《软包装薄膜材料》课程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调整,将薄膜材料的知识点进行“碎片化”处理,按照功能化应用进行主题划分,每个主题为一个章节进行教学,包括软包装材料的结构设计”“阻隔软包装薄膜材料”“收缩包装薄膜材料”“拉伸/缠绕包装薄膜材料”“抗静电/导电包装薄膜材料”“抗菌包装薄膜材料”“透明/非透明包装薄膜材料”“降解包装薄膜材料”以及实验教学等多个模块。各个主题之间看似相互独立,实则或层层递进,或相互交融,相互之间构成了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譬如,“软包装材料的结构设计”这一章,介绍主要软包装基材的相关知识点,以及复合软包装结构的设计原则。这部分内容是学习其它章节的基础,为学生建立起软包装的知识库,针对不同的功能型软包装能够快速搜索知识点,并分析、设计合适的复合软包装薄膜材料。此外,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们不仅仅关注产品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功能性(如透明、抗菌、抗紫外线、促进销售等),对于后期废弃物的处理越来越关注,尤其最近国家正在大力推行垃圾分类,塑料废弃物占据一大项。与此同时,人们长期以来谈“塑”色变,但软包装有着不容小觑的优势:创意性、营销性,可塑性;生产过程中耗能少,质轻、方便运输。当下软包装行业正利用独特的低能耗等优势来提高自己在绿色环保方面的分数[3],亟需培养掌握专业知识的创新型人才,因此开设“新型降解包装薄膜材料”章节很有必要。再者,对于食品软包装材料,往往既要求高阻隔、透明,又要求抗菌,又要求可降解。所以课程内容之间相互关联,系统学习可以训练学生整合、凝练知识点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