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工程
    主页 > 期刊导读 >

基于完整包装解决方案的包装工程特色专业建设

包装工程是以包装学和包装工程学为基础,融入多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新兴的、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科学;同时,又是技术、工程、艺术、人文相结合的系统工程。其专业内容包含了包装材料、包装容器、包装装潢、包装印刷、包装机械、包装技术与工艺、包装测试、包装流通与管理、包装法规等各方面的理论及在包装领域中的应用,是包装工业发展的重要科学基础。随着国际商品交换规模的扩大,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商品包装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国际上对包装物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作了苛刻繁琐的规定。要求包装工作者不能仅注重掌握单一的技能,而应是从产品出发,对包装所用的材料、造型结构、工艺制造,以及包装所经历的流通环境全过程都有一定的认知力和相当程度的掌握。科学的发展催生了整体包装设计的概念,它是以市场为驱动,以顾客需求为导向,为客户提供涵盖整个物流过程包装生命周期的完全包装方案,致力于减少包装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并尽量提高他们的可再用性,为顾客提供从专业的咨询服务到完整包装方案,以及后续相关服务,产品概念覆盖整个价值链[1]。

图1 包装设计的学科构成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国外包装工程专业教育。在前期调查研究中我们看到,世界发达国家的包装工程学科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如美国密执根州立大学包装学院,从50年代起创立到90年代已经形成了培养包装工程专业学士、硕士、博士人才的完整体系。目前,美国已有39所大学在培养包装工程各层次人才,其中有硕士专业的5所,有博士专业的2所[2]。欧洲的包装工程教育起步时间与美国差不多,较为发达的有德国、英国、法国。其中德国培养学士、硕士、博士等各层次人才的包装工程高等教育体系比较完备,国外包装工程专业的教育很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如美国高校十分重视人文科学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和体现,德国则更注重企业所需的实用技能及管理知识的教学[3]。

2.国内包装工程专业教育。在国内,江南大学最早创建包装工程学科,1962年起就设有包装工程的课程,1977年起以包装机械专业名称招收本科生,1984年试办包装工程本科,并于同年起培养包装技术与装备研究方向的研究生[4]。目前,我国各大院校包装工程专业由于依托的背景不同,其教学与课程设置模式也有不同,大致分别偏向以下几个方面:包装机械、包装装潢、食品包装、包装印刷、包装CAD等。由于侧重点不同,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就业领域就出现了指导方向混乱的局面,致使一些在校生对本专业产生了迷茫、不解甚至开始“混日子”。这种情况与本专业培养人才的初衷产生了偏差。我国高校对包装工程一体化包装设计课程体系的研究方面的工作尚未见报道,仅有江南大学开设了包装系统设计课程,对该方向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探讨。

3.国内包装企业的研究与需求。企业方面,目前我国包装企业绝大多数都是包装与印刷的加工厂,一般就是根据客户需要直接生产制造常规的包装与印刷制品,所谓的设计研发部门所做的工作本质上是“复制”工作,基本上没有针对产品的特性进行综合设计。目前国内仅耐帆(NEFAB)包装工程有限公司、东京控股有限公司等的2~3家企业实施了完整包装解决方案方面的研究工作。企业希望高校能培养一批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设计人才,但我们的毕业生却难以承担整体包装解决方案的重任。所以,针对包装工程专业边缘性、交叉性学科的特点,根据就业市场和社会行业要求,包装工程人才培养应明确人才输出的定位,培养学生从事包装系统设计、完成完整包装解决方案的综合能力。

二、目前我国包装工程专业存在的问题

从课程体系的角度来看,存在如下一些问题[5]:包装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缺乏完整性,相关课程的内容安排前后衔接尚有欠缺,部分课程内容有重复现象;专业课的学时减少与包装工程的课程容量大之间存在较突出的矛盾;缺少综合性较强的包装工程设计案例分析教材;实践性教学环节由于设备、耗材等原因始终跟不上;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得不到培养。

三、专业建设的基本思想

1.确立包装工程特色专业建设与改革的中心环节。根据包装行业与市场对包装工程综合设计型人才的需求,调整课程体系设置,依据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重组课程结构,整体优化教学计划,确定核心课程及相应的教学大纲,确定实践教学要求及实践课程的教学大纲;研究基于完整包装解决方案的包装工程专业综合设计型人才创新意识的培养目标与方案,改革现有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编写和出版配套的专业教材或讲义。